改革開放是黨領導的第二次革命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歷了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推進了我們黨歷史上一次新的偉大自我革命,進行了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
一、改革開放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解放運動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我們黨一脈相承的思想路線,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階段中,都發揮了重要的先導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思想解放與改革進程相伴前行,“思想解放—理論創新—改革突破”成為開啟每一階段改革新航程的必然選擇。
開展“真理標準大討論”,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大幕。粉碎“四人幫”后,受“兩個凡是”的束縛,各項工作徘徊不前,黨面臨著思想、政治、組織等各個領域全面撥亂反正的歷史任務。1978年5月,《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明確提出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一場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沖破重重阻力,在全國轟轟烈烈展開,這是中國現代史上繼“五四”運動、延安整風運動之后,又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大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的嚴重束縛,為黨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奠定了思想基礎。正是這場大討論,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為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思想牽引,成為了改革開放的思想先導。
突破僵化觀念束縛,推動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高度集中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不適合中國國情,嚴重窒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束縛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抑制了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1984年,《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實行“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突破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不能兼容的僵化認識,吹響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號角。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以“三個有利于”作為判斷姓“社”姓“資”等重大是非的根本標準,進一步沖破了思想羈絆,為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重要理論準備。1997年,黨的十五大明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又一次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的認識。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摒棄片面的發展理念,推動改革開放不斷走向深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破除了阻礙發展的思想束縛,大大地推進了改革開放的進程。
繼續解放思想,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力量。站在新的歷史關頭推進改革,面臨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于40年前。只有繼續推動思想解放,才能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強大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論及“三個解放”時,把“解放思想”列于首要位置,并特別強調其“總開關”作用。今天解放思想,要面對更為艱巨復雜的現實利益博弈。一些人嘴上說思想解放,骨子里怕思想解放,一些部門抽象地贊成思想解放,具體地反對思想解放,說到底是一個利益問題。從調節分配到簡政放權,影響改革的思想障礙很多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尤其來自各種既得利益的羈絆。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全局和局部、長遠和當前的關系,正確對待利益格局調整,堅決克服地方和部門利益的掣肘,在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調整深層次利益格局上再啃硬骨頭、再拿硬任務,推動形成更加濃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創新氛圍。
二、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偉大社會革命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中國現代史上開展了兩次偉大的社會革命。以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為主要內容的中國革命是第一次社會革命,使社會生產力從根本上、制度上得到徹底的解放,奠定了社會主義物質經濟基礎。改革開放是第二次社會革命,使我國生產力水平極大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中國實現了由“追趕世界”到“引領世界”的偉大轉變。
推出重大改革舉措,極大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鄧小平指出,“我們所有的改革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鄧小平文選》,第3卷,134頁),“當然我們不要資本主義,但是我們也不要貧窮的社會主義”(同上,第2卷,231頁),為推進改革開放指明了方向。4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都是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經過改革開放40年,中國GDP以年均9.5%的增速實現了226.9倍的經濟增長,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對外開放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內陸,層層推進,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世界進出口貿易中排名第32位發展成全球第一大貿易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鄧小平明確提出,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判斷改革開放成敗的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40年的砥礪奮進中,中國實現了從貧窮到溫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式發展,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從1978年的幾百元增加到上萬元,增長近百倍。1978年以來,我國實現了7億人口的脫貧,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成為“中國奇跡”最為精彩的篇章。
正確認識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1956年,黨的八大指出,“我國國內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狀況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此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的概括,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也是改革開放新的歷史起點。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新闡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的這一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解決好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確方向,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變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使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等各方面的體制機制更加科學、更加完善,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堅持擴大開放,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提高對外開放質量,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三、改革開放是我們黨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偉大自我革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改革開放既是我們黨自覺領導的社會革命,又是一場黨的自我革命。中國共產黨要永葆活力,就必須在領導和推動改革開放新的社會革命進程中不斷進行自我革命,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堅持黨的領導,不斷改進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改革開放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證。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鄧小平指出,只有改善黨的領導制度、領導方式和領導作風,才能加強黨的領導。1980年以來,改革黨的領導制度,劃清黨組織和國家政權的職能,理順黨組織與人大、政府、司法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各種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做到各司其職,并且逐步走向制度化,這成為黨的領導體制改革的開端。以后的歷次黨代會都對黨的領導體制改革進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并出臺了相關決定和黨內法規制度,使黨的領導得到改進和加強。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黨面臨的形勢更復雜、承擔的任務更艱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成為當務之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更好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統籌設置黨政機構,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這些重大部署,著眼于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優化黨的組織機構,將確保黨的領導全覆蓋,確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
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在恢復黨內正常政治生活、重構黨內政治生態的過程中,同步開啟了從嚴治黨的探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全黨連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大力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法治環境和政治氛圍,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增強黨的執政能力,不斷提高黨領導改革開放的本領。鄧小平多次強調,要把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問題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任務密切聯系起來,實現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偉大革命,全黨必須重新學習。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要求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總攬全局的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多次提出要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解決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增強執政本領,要著力增強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和駕馭風險本領。這是對新時代我們黨增強執政能力的全面闡釋,為把我們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提供了重要遵循。
來源:共產黨員網